hb火博_home

虎踞桥:镇江段古运河现存最古老的桥梁

作者:小编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6-22 16:41:44    浏览量:

  金山网讯 镇江枕长江之险、揽运河之要,这座因水而生、依水而兴的江南古城,处处镌刻着水运文明的印记。在南门大街与运河路的交会处,虎踞桥静卧在古运河之上(见图蒋敬钱恒摄)。作为镇江段古运河现存最古老的桥梁,它承载着千年水运记忆,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岁月沧桑。

  虎踞桥为单孔石拱桥,全长30.6米,跨度11米,宽10米,为双层结构,一层先用拱石并列式砌置,二层再连锁式砌置,桥上两侧安装有石栏。这座古桥历经明、清、民国,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,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这座古桥为什么叫虎踞桥呢?据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礼刚介绍,明清时期,此处曾是镇江府城虎踞门的所在地,桥名由此而来。虽然虎踞桥的始建年代不详,但根据方志记载,明弘治十四年,也就是1501年,镇江城外的虎踞桥坍塌,镇江知府王存中予以重建,这是目前可考的关于虎踞桥的最早记载。

  “这座古桥的名称曾经几度发生变化。”王礼刚告诉记者,万历二十二年,也就是1594年,镇江知府苏兆民改建虎踞桥为单孔石拱桥,更名“泰运桥”。因为虎踞门是镇江府城的南门,因此又被称为“南门桥”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民间一直使用“老南门桥”“南门桥”的名称,直到1982年,桥名才恢复成它最原始的名称“虎踞桥”。

  回望往昔,虎踞桥的命运跌宕起伏。据史料记载,太平天国运动时,太平军为防御清兵,将虎踞桥拆毁。同治年间,善后局予以重修。抗战初期,虎踞桥又遭日寇轰炸,桥面尽毁,所幸桥身尚存。今天人们看到的虎踞桥,虽经多次整修,但桥身的金刚墙、桥墩、桥拱、桥耳等,仍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明代桥梁的建筑风格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。

  “在我小的时候,这座古桥两侧是台阶,中间留有一条用石板铺成的专供独轮车通行的道路。”家住南门大街的罗先生回忆道。他告诉记者,上世纪50年代,虎踞桥是连接城内外的交通要道,一头连接着热闹的南门大街,另一头通往农村。那时的南门大街,石子路狭窄蜿蜒,两侧低矮的平房错落有致,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。

  作为镇江通往丹阳、金坛等地的必经之地,虎踞桥曾见证无数商旅往来。2012年,为保护古桥并缓解交通压力,有关部门在老桥东侧建起新桥,恢复车辆通行功能,同时对老桥实施桥体修缮与环境整治工程。如今,修缮后的虎踞桥古朴庄重、典雅秀美。作为江南运河入江口处现存的第一座古桥,虎踞桥正以崭新的姿态,继续书写着属于镇江的历史华章。(记者孙力卞婷婷)

推荐新闻

关注官方微信